谈文论学,根柢在“人”
访谈、对话、口述其实古已有之,并非现代事物,典籍中的各类“答问”“语录”“口说”便是。但进入现代以来,传媒大兴,置身其中,使得本以著书立说为职志的文人学者还需要能言善辩,最好出口成章、对答如流。与之对应,访谈文体开始异军突起,到了近年更是成为时尚。这不仅是对于
访谈、对话、口述其实古已有之,并非现代事物,典籍中的各类“答问”“语录”“口说”便是。但进入现代以来,传媒大兴,置身其中,使得本以著书立说为职志的文人学者还需要能言善辩,最好出口成章、对答如流。与之对应,访谈文体开始异军突起,到了近年更是成为时尚。这不仅是对于
吕碧城、萧红、石评梅、张爱玲四位才女,凭借超越时代的文学造诣与深刻的思想力量,成为民国女性文化的标杆。她们不仅以文字记录时代,更以自身的选择与成就,重新定义了女性的价值。
1946年鲁迅的《阿Q正传》在首尔被搬上了话剧舞台,次年,首尔大学文理学院举办了鲁迅逝世11周年纪念演讲活动。可以说,鲁迅是韩国近代最受瞩目的中国作家。《鲁迅与现代韩国》一书的目的是通过查证资料,全面分析鲁迅文学在韩国的传播路径、接受过程及其意义。20世纪上半
茅盾(1896-1981),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,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被誉为"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"。他以茅盾为笔名发表的一系列作品,尤其是长篇小说《子夜》,奠定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。作为一位兼具文学家与革命家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,茅盾
古代很多朝代没有发达的印刷行业,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,很多文字都写在竹简木简上,刻在龟甲和兽骨上,传播就会受到影响。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多,大多数人都是农民,不读书,不识字,能够读书和识字的都是权贵。倘若民间的书生也读书识字,就要到权贵家里做门客,为权贵出谋划策,
“五年多未写长篇,执笔即有畏心;越怕越慌,致失去自信。天气奇暑,又多病痛,非极勉强的把自己机械化了,便没法写下去……我吸烟,喝茶,愣着,擦眼镜,在屋里乱转,着急,出汗,而找不到我所需要的字句。这不是文艺创作,而是由夹棍夹出来的血!”
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,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,而张爱玲则以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传奇的人生轨迹,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中国现代文学,鲁迅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选入中小学课本的鲁迅名作,小说的数量明显多于散文,但为了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,让他们理解近现代国家和民族受过的苦难,关于鲁迅作品的特色,我们记得最牢的是“匕首与投枪”。
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(新闻传播学院),有这样一位党员教师:二十余载如一日,坚守教学科研一线,默默耕耘于兵团教育事业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王瑶自幼好学,聪明过人。民国17年(1928),入太原进山中学。民国20年(1931),上天津南开中学。民国23年(1934),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,并开始发表文章。民国30年(1941)9月,王瑶离开兄长的杂货店,跋山涉水南下,寻找到已迁至昆明的母校复学读书。
特点: 深刻的社会批判、犀利的国民性剖析、开创性的白话小说实践、多样的艺术风格(现实主义、象征主义、讽刺)。他的作品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基调。
田保才,男,1955年出生,陕西岐山县人。党员,政工师,退休干部,宝鸡市劳动模范,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。曾在国家、省、市各类报刊杂志、广播电视台发表文章3000多篇。
在女性频道网络小说中,有一类颇受欢迎的套路:女主人公受尽屈辱、误会、背叛,最后,万念俱灰之际,男主人公方才浪子回头,痛心承认自己的错误,努力追求女主人公。
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,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。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,它不仅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局面,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复杂。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《狂人日记》的世界,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、主题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。